时评的形态
时效性。时评不能没有时效。因为,时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问题或事实所作的评论,它兼有新闻和评论的双重特点。但也不能像近期时评界出现的一窝蜂地对当天发生的新闻仓促作评。而是应当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下笔方可。这就需要兼顾时评的“针对性、准确性”等其他方面。因而,时评不妨把评论的对象按一周内发生的新闻作为上限为妥。
针对性。如果一篇时评仅仅只有时效,没有针对性,那也不能称其为时评。充其量,只能说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的评述。所谓针对性是指:为什么要写(发)?针对什么而写(发)?要解决什么问题?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等,都应当十分准确。
准确性。准确性是时评有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。其不仅包括真实性,还包括科学性。它要求作者命题要明确,选取要准确,分寸把握要适度,分析要服人。否则,写出的时评就经不起推敲,站不住脚。
说理性。时评初兴之时,甚至在中兴的今天,我们还不少见到某些作者的时评,先叙述一下由头,再谴责几句,或者罗列出几种观点,就匆匆搁笔,使时评一下子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力量。这就是缺乏说理性所致。那么,要增加说理性,就要在写作时不妨多用摆事实(或变化)、多对比、多讲道理等手法,让读者信之、服之。
思想性。一篇完整意义上的时评,思想性应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。这就要求作者要站在较高的位置去认识和解决局部的问题,把人们的思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,或者有力地说服读者。
时评的功能
一、思辨性言论
1、思维创新性的,是"学院派"的新闻理论人士最欣赏并着力提倡的。
2、观念普及性的时评,时评作者应是公共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的桥梁,将先进的文化观念持续不断地浸润到全社会,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。,
3、分析性的时评,是专家学者根据他们的基本理论与资讯积累,对国内外大事、大势,迅速地即时地进行研判,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二、扩展了民众参与和评判公共事务的渠道
1、促进批评精神在民众中间的养成。
2、积极监督公共权力的运作,大胆评价公众人物。
3、反应舆论,达成共识。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通道之一。 |